close
覺地風光:那些路上的疑障

問:本人有很多次出體現象,而且好像在半空中看著自己,我對此也很困惑。我們的法身,也就是覺,那個看,在八識裡面屬於哪一方面。

從究竟上說,我們的本來面目是“無面目”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因為它沒有形象。任何對它的觀察和描述都不是真正的它,真正的它永在你的一切故事之外。就像我們的臉無法看見它自身,我們對臉的種種觀摩,已經是它的“虛像”而非它自身了。但縱然你無法直接看見它,卻不能說它不存在。我們的“心”、我們的“本性”——我們的“本來面目”,即是如此。它不可以以眼見,但可以以智知。

一切能見、所見皆是意識造作。清淨本心,無為無不為,如虛空般地在那裡。當我們對它“認識”時,化身出現了;化身出現了,它變成了我們對它本身認識的第一道障礙。當我觀我時,化身——當作為觀者的我存在時,緊接著另一個化身——作為被觀的我也存在了。二者之中,皆是假我。相對那最真實的,兩者一個稱化身,一個稱報身,然而報身化身皆是化身,並非本體。當我們開始認識真我,它們同成真我的障礙。

把化身當作真我的是凡夫,把報身當作真我的是菩薩,相對於徹底自覺的佛來說,他們都處在凡夫位。但菩薩相對於凡夫,足可以稱聖了,因為他們不被百千萬億幻象迷惑了。菩薩不被百千萬億幻象迷惑,但卻被一個幻象迷惑:那就是真心或真我——他們被一個稱作“真心”或“真我”的東西所迷惑。這是他們過不了的關,過不了就在菩薩位,過去了,就到佛位。

擋住菩薩的那個東西叫“正知”,也叫“覺”,也叫“報身”,也叫“淨土”,有的人也稱“真我”。然而,這實不是究竟本來,那是第一幻化。執著於真我,就會有假我出現,然而,能被感知的真我假我同是一心化現。執著於真我假我,讓你不能圓滿,讓你被“正知”套住,而不能成為“如如”。執著於真我,你還在一真一幻的世界。然而,世界實是個唯心、一真的法界。執著於真我,你還在“修”的地位,唯有你變成“如如”,修行才真正解除。當“修”的概念還在,顯示著你還沒真正認識到自身的圓滿,或你還沒真正認識到生命存在的實相。

執著真我、報身或淨土的人,還處在“守一”、“守心”的修持中,然而真實本佛實在無修無不修。真假皆是佛,此彼皆如如。淨土是菩薩的居住地,幻象是凡夫的居住地,然而一個佛以兩者為居住地。如果你為守淨土而遠離諸塵,那麼你被淨土障住了。這樣的修持能夠讓你遠離煩惱,然而你也遠離了佛。要想跨過菩薩的障礙,你就不能執著於淨土、覺或真我這樣的存在。

對於有出體現象的人而言,當你不管出現什麼情境內容的出體景觀,只是注意到就行了。注意到那都是幻化,觀與所觀皆是幻法,本觀不離能所實不是能所。內在的覺與諸幻象的關係,就像外在的虛空和萬物的關係一樣。對於修行中出現各種狀況的人,我喜歡對他們說“你只是注意到就行了。”注意、注意、注意……當該明的自明,不該明的等待。不要深入地研究或思辨那些東西,因為那很容易讓人往幻象裡鑽。你只是注意就好了。注意能讓你保持站在岸邊。只要保持站在岸邊不溺水,不與幻象不停地絞纏,有一天你就能認出實相。

有關唯識學,我很個人的看法是:你不必太深鑽它,除非你準備做學問或極喜歡它。否則,深鑽它,很容易入頭腦、進幻化,親近塵而遠離覺。作為修行除苦覺悟的實際利益,意義不大。研究唯識學而不注重覺知的訓練,那是做學問,不是修行。因此,在這方面我沒有繼續說更多的打算。就大體而言,我對唯識學的看法是:不管唯識學再怎樣將識心分辨,不管它將心識分別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,乃至更多更細,然而它還就是一顆心。且分得越多越細,越落入思窠與妄計。

總體而言,前五識是非想非非想境界,第六識是大幻主,第七識是大幻屋,第八識是諸幻根。來到第八識——“識”和“覺”將見一:真識即覺,真覺即識,不二不別,為真命主。幻起又幻落,當生又當滅,本不相續生,因刹時時起,故覺有流動。流動實幻象,迷了千古客。覺識本是一,說識為起滅,說覺離生滅。一體兩用性,化顯妙功德。識是諸幻因,覺是悟真果。帶覺入因地,便名修行者。世間修行人,要想離諸幻,千萬莫離覺;要想不入幻,識洞莫輕著。

世上修行者,以覺出諸幻,出幻要棄覺。出幻覺不棄,覺成大幻覺。塵幻還好離,覺幻如何脫?凡夫用覺行,菩薩脫覺衣,次第棄修法,輾轉成本佛。成本佛,止造作,前佛見後笑呵呵。凡夫用覺成菩薩,菩薩棄覺成新佛。覺不覺,不覺覺,佛地風光妙難說。十地菩薩談法味,還仍滯留等妙覺。過覺地,不離覺,即是眾生本師佛。你我朝拜非外人,皆是法佛禮化佛。佛拜佛,佛覓佛,修行一場大笑歌。大笑歌,笑醒佛,妙知眾生怎麼著。從此疑惑全放下,唯有吃飯過生活。朝也樂,晚也樂,有無樂相實也樂;這也好,那也好,有無好事實皆好。一佛參破諸廟夢,太平天下任形動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gjiun04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